前阿根廷国脚哈维尔·马斯切拉诺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谈到了昔日国家队与巴塞罗那的队友利昂内尔·梅西,他用“一头好胜的斗兽”形容这位足坛传奇,并透露梅西不仅在自我要求上近乎苛刻,千亿球友会更不断以最高标准激励身边的每一位队友。

“很多人只看到他的天赋,却忽略了他内心深处那股永不熄灭的火焰。”马斯切拉诺说道,“他不是温顺的天才,而是一头永远渴望胜利的斗兽,这种好胜,不只针对对手,也针对自己,甚至针对我们这些在他身边的人。”

马斯切拉诺与梅西并肩作战超过十年,无论是在阿根廷国家队还是在巴塞罗那,两人共同经历了无数经典战役,包括四次欧冠决赛和三次国际大赛决赛,据他回忆,梅西在训练中的专注度和比赛中的求胜欲,常常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

“哪怕是一场普通的队内训练赛,只要他输了,你就会看到他一整天都不说话,抿着嘴,眼神冷得像冰。”马斯切拉诺笑着说,“然后第二天训练,他会更早到场,更用力地拼抢,更频繁地要球,直到他赢回来为止,他不允许自己松懈,更看不惯别人漫不经心。”

这种“鞭策”并非总是以言语形式出现,马斯切拉诺提到,很多时候梅西是通过行动施加压力。“他不会大喊大叫,但如果你传丢了一个简单的球,或是跑位慢了一点,你会立刻感受到他那道目光,那不是责备,而是一种疑问——‘你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没有?’这种无声的质问,往往比教练的训话还要令人难受。”

马斯切拉诺忆战友,梅西是头好胜的斗兽,苛求自我更鞭策全队

2014年世界杯前夕的一场热身赛,阿根廷对阵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球队在半场时领先三球,大部分球员认为胜局已定,心态松懈,梅西却在更衣室里一言不发,只是反复整理自己的鞋带,眼神凌厉,下半场一开始,他就在五分钟内连进两球,并用手指着队友,示意“继续进攻”。

“那天赛后,他在更衣室里说:‘如果我们满足于这样的表现,就别想着在巴西拿冠军了。’”马斯切拉诺回忆道,“他没有提高音量,但每个人都低下了头,我们知道,他是对的。”

在巴塞罗那,梅西的这种特质更为明显,马斯切拉诺透露,梅西对训练的每个细节都有要求,尤其是战术演练。“他痛恨无序的进攻,如果有人在不该前插时前插,或是该传球时选择盘带,他会立刻停下训练,去和对方沟通,他不在乎对方是年轻球员还是巨星,他只在乎是否正确。”

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也曾让部分队友感到压力,一位前巴萨球员(马斯切拉诺未具名)曾私下表示:“和利奥做队友,你必须永远保持警惕,永远不能放松,有时候真的很累。”但马斯切拉诺认为,这正是梅西成为领袖的方式。“他不是来交朋友的,他是来赢球的,而他证明了自己值得信任。”

2015年欧冠半决赛对阵拜仁慕尼黑前,梅西在训练中注意到阿尔维斯多次在右路传中时使用脚外侧而非正脚背,训练结束后,他特意留下与阿尔维斯加练传中,直到后者连续十次传出符合他要求的球。“丹尼(阿尔维斯)后来对我说,‘我当时快累垮了,但利奥就是不让我走,而现在我感谢他,因为对拜仁我的那次助攻正是用正脚背传的。’”

马斯切拉诺也坦言,梅西的严厉曾让他自己受益良多,2011年欧冠决赛对阵曼联前,梅西在分析录像时指出马斯切拉诺在防守鲁尼时站位过于靠右,容易暴露肋部空当。“他拿着遥控器,一遍遍回放,告诉我应该向左移动十五厘米,我当时有点不高兴,觉得这是小事,但比赛中,鲁尼果然多次试图切入那个区域,而我正因为调整了站位,才能有效拦截。”

马斯切拉诺忆战友,梅西是头好胜的斗兽,苛求自我更鞭策全队

除了技战术层面,梅西在心理层面的鞭策同样显著,2014年世界杯决赛加时赛前,阿根廷队多数球员因体力透支而情绪低落,梅西却挨个与队友击掌,盯着每个人的眼睛说:“记住这一刻,我们一生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不要留下遗憾。”尽管阿根廷最终失利,但马斯切拉诺表示:“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根本走不到决赛。”

梅西已远赴美职联,而马斯切拉诺则成为阿根廷U20国家队主帅,但他表示,从梅西身上学到的领导哲学至今影响着他。“我告诉我的年轻球员:真正的领袖不是最受欢迎的人,而是那个能让所有人变得更好的人,利奥就是这样,他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不足,也映出你的潜力。”

在马斯切拉诺看来,梅西的“好斗”从未改变,只是表达方式愈发成熟。“年轻时,他更多用行动表达不满;他学会了用语言鼓励队友,但核心从未变过——对胜利的饥渴,对完美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三十六岁时,依然能够决定比赛。”

当被问及是否见过梅西完全满足于自身表现时,马斯切拉诺笑了。“从来没有,哪怕是在巴萨六冠王赛季,或是他拿下第八座金球奖之后,他总是在想‘下一个进球’‘下一场胜利’,这头斗兽永远不会被驯服,也永远不会停止战斗,而所有与他同行过的人,都因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